热搜词:荣威  上汽  Smart  比亚迪  宝骏  上汽大通  传祺  宝马  新科  旅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 焦点新闻 » 正文

新能源车市期末考:今年超预期 明年拼耐力

发布日期:2021-12-10  来源:中新网  浏览次数:4967

     “大河有水小河满。”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所有竞争者来说,能否利用好今年年底的热销势头,不仅关乎2021“期末考”成绩,还将直接决定接下来企业升级的成败。对中国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来说更是如此。

  统计数据显示,蔚来11月重回“月交付量破万辆俱乐部”,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10878辆,同比增长105.6%,创下单月交付纪录。今年月交付量持续稳步提升的理想汽车,11月销量也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13485辆。小鹏汽车11月单月交付量达15613辆,同比大涨270%。此前,小鹏汽车月交付量已连续两个月突破1万辆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车11月共交付新车10013辆,同比增长372%,呈现出跃升至“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良好势头。

  此外,比亚迪、上汽、广汽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样表现不俗。比亚迪近日宣布,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90121辆,同比大涨252.7%。其中,比亚迪汉EV销量为10021辆,成为首款月销破万的纯电动中大型轿车。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超出预期,但符合逻辑。”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30万辆,明年有望冲击年销量500万辆大关。

  事实上,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一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吸引着包括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玩家的注意。有分析认为,合资品牌、外资企业明后年将集体加大产品攻势,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明年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正式迈入市场驱动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单月销量集体破万藏着哪些秘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54.2万辆,同比增长176.7%,占新车销量总量的12.12%,已超过此前业内的普遍预期。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在造车新势力11月销量集体破万背后,是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在政策推动和优质供给增强的背景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速度已远超市场预期。

  他分析说,首先是政策支持,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明确后,不少地方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其次是传统化石能源价格走高,甚至全球一度出现能源短缺现象,这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较低”的优势得以凸显;最后则是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国产新能源车品质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转型加速,私人消费激增;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部分消费者使用私家车出行的需求;三是席卷全球的汽车芯片供应难问题,导致部分大部分合资品牌产能紧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缺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三条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

  “事实证明,一旦购买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新能源汽车就能形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崔东树直言,以往新能源车与同级燃油车存在较大的价格差,两个市场相对独立,但在今年上市的几款爆款新能源车中,有不少直接将价格拉到了与合资品牌燃油车同一水平。“购买门槛不高,而使用成本和驾乘体验更佳,这样的新能源车才真正称得上是‘燃油车颠覆者’。”

  在公布销量时,哪吒汽车特意强调,11月交付量当中个人用户占比超过了91%。这意味着,原本一些靠B端市场作为销量支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正在大踏步向C端市场渗透和普及。

  有趣的是,蔚来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代表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说,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还没有到彼此较量的阶段,大家的共同目标应该是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做大,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李斌曾表示,只有当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售量50%的时候,才是电动汽车企业彼此竞争的开始。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所带来的鲶鱼效应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的一大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带来鲶鱼效应的企业。比如,塑造了用户型企业新玩法的蔚来;再比如屡次举起价格屠刀的特斯拉。”资深汽车媒体人杨小林认为,无论主打高端产品还是经济型产品,在各个细分市场上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就能够兑现自己的品牌承诺,实现自己的品牌价值。

  按照东吴证券的分析,一方面,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市场中的风向标;另一方面,科技企业跑步入局将进一步加速汽车智能化。因此,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以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有望持续爆发。

  电动化成车企“必答题”,产能扩张提上日程

  造车新势力的朝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热还反映在资本市场上。

  从A股市场上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股票看涨,出现“有锂走遍天下”的说法;到造车新势力、新品牌融资捷报频传,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成为投资机构和国际评级机构给车企“打分”的重要标准,无不凸显了这一趋势。

  “今年三季度,蔚来营收98.1亿元,同比增长116.6%,环比增长16.1%,整车销售毛利率为18.0%,得益于新能源积分的销售、电池升级服务等收入的增加,综合毛利率为20.3%。”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蔚来的交付量累计达66395辆,四季度交付指引为2.35万-2.55万辆。

  此外,理想汽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为3万辆至3.2万辆,营收为88.2亿元至94.1亿元;小鹏汽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量为3.45万辆至3.65万辆,营收为71亿元至75亿元。

  由于产业链漫长、零部件众多,汽车企业向来追求规模效应。有分析称,目前阶段造车新势力正处在从1到N的“爬坡过坎”阶段,只有不断扩大规模,初具规模效应和造血能力后,才能进一步筑牢在产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据透露,完成阶段性升级后,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年产能将从12万辆/年,提升至24万辆整车及零部件年产能。通过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以将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此外,蔚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第二生产基地预计在明年三季度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增加总体产能。

  何小鹏在Q3财报电话会中表示,目前小鹏汽车的肇庆工厂在执行每天双班20小时生产,加上在建的广州和武汉工厂的总设计产能达40万辆,通过双班能实现60万辆的年产量。

  理想汽车在Q3财报电话会中透露,预计到2023年年底,理想汽车的年产能可以达到50万辆,若采用两班生产,总产能将达到每年近70万辆。

  除了产能扩张,头部新造车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成功进军挪威市场后,蔚来于近日再次宣布,计划明年至少进入4个欧洲国家。小鹏汽车也曾明确表示,未来公司有一半的汽车交付量将来自于海外国家。

  “当前我国汽车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这离不开在技术创新上的厚积薄发。有过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品牌才敢进军欧洲这样的成熟汽车市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分析说,经过市场的洗礼,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得到了验证,品牌运营也日益成熟。与德系、日系等外资品牌相比,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纯电动车上发力较早,在产品研发、质量验证以及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布局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有分析认为,鉴于目前欧洲地区有大量的补贴,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很大,市场需求明显,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应借助出口的契机强化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力。

  企业狂飙突进时别忘了产品、体验的一致性

  可以明显地看出,头部新造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正迈入规模化较量的新阶段。而这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洗牌。

  “造车其实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比拼企业的体力和耐力。尤其是那些宣称要做用户型企业的新造车企业,更大规模的量产交付往往意味着更大挑战的开始。”杨小林提醒说,随着销量的增长,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品控、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团队都将迎来更多挑战。

  在他看来,由于技术复杂、产业链漫长,保证产品、服务的一致性是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最近,从极氪001被用户吐槽“配置货不对版”,到“欧拉好猫”车主投诉,“宣传称搭载高通八核芯片,而交付时搭载的却是英特尔四核芯片”,多起车主维权事件已经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老玩家敲响了警钟。

  杨小林直言,当产品交付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能不能保证所有客户拥有同样水准的产品,以及原本被称赞为‘体贴入微’的售后服务会不会缩水,将是对造车新势力企业综合实力的一大考验。

  盘和林则建议称,造车新势力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一方面,要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不能盲目地以价换量,而是要通过高水平的售后服务经营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培养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

  “当然,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汽车产业链分工也发生了巨变。”他表示,造车新势力作为整车企业也要向供应链上游合理拓展,充实技术能力。“过去人们会说,会造发动机的就是好车企。现在,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应该在电池等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

  随着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倒计时,可以确定的是,汽车业“电动化”的潮流将愈发明显,并将继续升级,而更多中国汽车品牌需要抓住这样一次千载良机。

 

(编辑:马丽丽)

 
 

 

 
推荐图文
推荐汽车
点击排行